本篇文章1201字,閱讀大概需要2分鐘
你知道為什么同為馬桶刷寫一篇軟文在A平臺爆火,在B平臺卻無人問津嗎?客歲有個做養生茶的品牌,把小紅書爆款文案原封不動搬到抖音,終局不但沒賣貨,還被吐槽"像電視購物"。這事兒讓我突然意識到,新聞營銷的水比設想的深,但踩坑的姿勢切實大同小異。
第一個坑:把商品仿單當故事講
見過最離譜的案例是賣嬰兒車的文案,開頭就是"采用航天級鋁合金材質"。新手常犯的錯是把參數當賣點,切實年輕媽媽們更關心"單手收車能不能抱著娃操作"。
某母嬰品牌做過對比測試:
參數型文案 | 場景型文案 |
---|---|
點擊率1.2% | 點擊率5.7% |
轉化率0.3% | 轉化率2.1% |
厥后他們改成"小區臺階克星"這一個說法,當月販賣額漲了3倍。記著:潛伏顧客買的不是材質厚度,是帶娃遛彎時的從容。
第二個坑:在友人圈當復讀機
街坊張姐的微商之路就栽在這兒。天天早中晚定時刷屏,配文清一色"火爆熱銷",最后被20個摯友拉黑。厥后改成"顧客吐槽合集",專門曬顧客采用前后的毒舌評估,反而月收入過萬。
友人圈存活法則:
萬萬別學某些賬號搞九宮格刷屏,當初網民劃走的速率比電梯關門還快。
第三個坑:跟風追熱門翻車
客歲某防曬霜品牌硬蹭航天熱門,搞出"太空級防曬"的概念,終局被中科院官微打臉。更慘的是某培育機構玩諧音梗,把"雙減"政令編成段子,直接被平臺限流。
穩當蹭熱門三準則:
切實拿不準就學老干媽,幾十年如一日講"家鄉滋味",反而成了另類熱門。
第四個坑:疏忽平臺遺傳因子差異
在知乎寫"5000字干貨"搬到快手,就像穿西裝去跳廣場舞。有個血淚教訓:某學識付費商品把B站的長視頻拆成30個抖音片斷,終局粉絲跑光了。
平臺特點對照表:
平臺 | 內容偏好 | 最佳時長 |
---|---|---|
小紅書 | 精致生涯 | 500字+9圖 |
抖音 | 顛倒劇情 | 15-30秒 |
公眾號 | 深度剖析 | 2500字+ |
記著:在抖音要像陌頭賣藝,在小紅書要像閨蜜談天,在知乎要像大學教養。
第五個坑:把網民當傻子哄
見過最搞笑的搞笑文子段子是賣減肥藥的,宣稱"躺著吃炸雞也能瘦"。這種侮辱智商的文案當初尚有人信?不如學某健身APP的套路:曬網民原始體重數據,配上"三個月后我穿回了高中校服"的真實故事。
構建信任的笨辦法:
某零食物牌靠"自黑式營銷"出圈,專門展現餅干碎了的快遞箱,反而讓復購率漲了40%。
近來發現個新趨勢:00后開始反感適度包裝的軟文。有個做漢服的工作室,把打算稿的撰改進程做成連續劇,從被甲方虐到爆改方案,播放量比成品展現高10倍。這讓我想起菜商圈賣魚大叔的哲學:別總站刪魚多新穎,要讓顧客望見你刮鱗去內臟的麻利勁兒。畢竟當初奪目的潛伏顧客,更信任目擊為實的笨功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