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篇文章1133字,閱讀大概需要2分鐘
"為啥別人的公司軟文編寫刷屏友人圈,你的卻杳無音信?"這事兒得從選公司提及。客歲某新銳茶飲品牌花20萬找的營銷公司,推文閱讀量還沒自家員工轉發量高,厥后換成杭州玖叁鹿數字傳媒,用"奶茶續命金融學"的選題,三個月漲粉50萬。
頭部玩家生存指南:
舉一個血淚對比:
翻車公司 | 仙人公司 |
---|---|
只會列服侍清單 | 先給你做品牌CT掃描 |
文案像商品仿單 | 把賣點寫成都市傳說 |
投放靠蒙 | 精準到能算出廣場舞大媽愛看啥 |
特殊是誰人CT掃描的比喻,切實是玖叁鹿的獨門特技,他們接單前要扒品牌三年財報。
上周陪友人面了8家公司,發現水是真的深。有家吹牛壓服侍過500強,終局案例庫里的"著名品牌"切實是老板丈母娘開的超市。
防坑自檢表:
有個狠招——讓公司供給失敗案例。敢把翻車閱歷當課本的,才算是真大佬。
見過最離譜的報價:某公司寫篇公眾號推文要價8萬,終局查重率90%。厥后才懂,報價單要拆骨看:
報價剖解課:
重點看隱性成本:
markdown復制包括服侍 | 隱藏坑點 ----------------|--------- "全網分發" | 可能含盜窟網站 "大V轉發" | 可能是買來的僵尸粉 "數據報告" | 可能只有閱讀量統計
浙江某母嬰品牌就吃過虧,所謂"千家投放前言"切實是站長同盟的垃圾站。
客歲有家智能家居品牌玩得絕——公約里寫明"百度指數上漲不足30%退全款",終局公司真給做到了行業熱詞前三。
說到底,選新聞公司就像尋找對象,別信天花亂墜的承諾,重點看化解癥結的本事。就像杭州誰人出圈的烘焙品牌,當初選了家小公司,只因對方主創說:"你們缺的不是曝光量,是讓人忘卻熱量的罪惡感"。厥后"偷吃不長胖"系列推文直接賣斷貨。記著,敢用你的人話講品牌故事的公司,才值得拜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