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篇文章1320字,閱讀大概需要2分鐘
為什么別人的軟文能刷屏,你的文章卻被劃走?今天咱們不聊虛的,直接附上干貨——我幫500+公司改過軟文后發現,90%的新手都卡在統一個死胡同里:把廣告當文章寫。別急著反駁,先看組真實數據:2023年行業報告表現,網民對硬廣的關閉率高達78%,而故事化軟文的完讀率能翻3倍。
剛入行那會兒,我也踩過坑。有次給健身房寫推廣,開頭就是"本店東西入口率達95%",終局閱讀量慘不忍睹。老板氣得拍桌子:"我花三萬買的跑步機,你卻是寫啊!"
厥后才清晰,網民真正關心的是"減脂10斤要多久",而非跑步機多貴。中心要把商品功能翻譯成網民利益:
某母嬰品牌就做得賊聰明。他們推嬰兒車不說"航空鋁材質",而是拍了個視頻:爸爸單手推車過石子路,車里的娃睡得口水直流。這條內容直接帶動當月販賣額增添210%。
常常有學生問我:"天天憋創意要瘋了,到底怎么找靈感?"切實根本不用硬憋,記著蹭、挖、造三字訣:
最讓我贊不絕口的是某奶茶店玩法——把杯套做成盲盒,集齊12星座送年卡。這招把"買奶茶"變成"集手辦",復購坦率接翻倍。你看,創意不一定是驚天腦洞,中心是把常見元素重新排列組合。
萬萬別鄙視文案架構,它就像導游手里的旌旗。我演繹了個鉤子-梯子-籃子模子:
有個真實案例特殊典型:某培育機構寫"孩子反叛期溝通指南",前3段滿是定律,閱讀量不到500。厥后改成"我吼了兒子三年,直到學會這3句暗語",加入咆哮灌音+對話對比視頻,文章轉發量破萬,咨詢量暴漲5倍。
說點得罪人的大瞎話,我特殊反對盲目堆砌專業術語。上周看到篇推廣清水器的軟文,開頭就是"RO反滲透膜精度0.0001微米",這不趕客嗎?記著這組數據:
提議大家寫完先做這一個測試:把文章給家里初中生看,倘若他10秒內能說出中心賣點,才算及格。就像誰人爆火的社區超市文案——"雞蛋特價不是重點,重點是張阿姨今早剛送來",用家常話講出新穎度,比寫"冷鏈直達"高明多了。
寫到這里,想起入行時先輩說的話:"好軟文不是寫出來的,是'聊'出來的。"當初越來越能體會這話的深意。與其糾結文采,不如蹲在網民聚集的論壇、社群,把他們的吐槽和彩虹屁都記下來。這些真實的聲音,才算是創意的泉源活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