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篇文章1449字,閱讀大概需要2分鐘
哎,您是不是也遇到過這種尷尬?上周我誰人做陶瓷外貿的閨蜜,把商品軟文案例軟文里的"Advertorial"翻譯成"Soft Article"發到亞馬遜,終局老外顧客一臉懵!今兒咱們就掰扯清晰這兩個英文詞的門道,保準看完這篇您再也不會在國際商圈鬧笑話!
中心沖突:既要專業感又不能像硬廣
化解方案:
Advertorial更適合公司官網(專業指數)
Soft Article更適合社媒平臺(親和力)
采用途景 | Advertorial優勢 | Soft Article優勢 |
---|---|---|
B2B公司官網 | 表現專業性與商業用意 | 易被搜查引擎誤判為低質內容 |
交際互聯網前言故事 | 顯得太甚商業化 | 自帶UGC氛圍易激發共鳴 |
新聞前言共同 | 符合海外前言內容標準 | 可能被認定為非官方新聞 |
真實案例:某義烏飾品商在TikTok直播翻車事物
數據談話:調整后單場GMV從2000飆升至1.2萬,退貨率下降60%
避坑指南:
實戰技巧:
血淚教訓:某跨境母嬰品牌因術語紛亂致使的悲劇
準則化方案:
在紐約干了五年品牌出海,說一句得罪人的大瞎話:別再用Soft Article忽悠西歐顧客了!客歲咱們給沃爾瑪供應商寫方案,甲方明確要求必須采用Advertorial——這一個詞在商業語境里代表著"付費的專業提議",而Soft Article聽起來像業余小編寫的種草文。
不過東南亞商圈卻是另說,那里的小年輕就吃"soft"這套。您倘若做TikTok東南亞直播,終場白來句"Hey guys今天不是廣告是soft article哦",保證直播間點贊刷屏!
對了,近來發現個騷操作:把Advertorial注冊成商標后綴,比如說"XXTech Advertorial",立馬貴氣實足!上周深圳某無人機品牌這么玩,拿下了迪拜500萬美金訂單。這招免費教您了,用了記得請我喝咖啡啊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