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篇文章1183字,閱讀大概需要2分鐘
客歲幫一家連鎖餐飲店改過宣揚稿——本來寫"疫情期間畸形業務",發出去被噴發國難財。厥后改成《閉店告訴:咱們把最后30份食材做成愛心餐》,當天接到街道辦共同電話。這事兒讓我清晰個理兒:疫情軟文廣告什么意思位,而是社會情緒共振器。就像隔壁老王說的,"這時間還想著贏利?得先讓人望見你的良心"。
干了六年公司傳播,見過太多翻車案例。先看組血淚數據:
錯誤范例 | 典型案例 | 公眾反應 |
---|---|---|
強行蹭熱門 | 某房企發"居家隔離更要住大房子" | 微博罵聲2.3萬條 |
賣慘求存眷 | 培育機構曬空講堂配文"快撐不住" | 家長群體要求退費 |
虛偽正能量 | 宣稱"全員零感染"后被曝確診病例 | 監禁部門介入罰款 |
反過來看某社區超市的爆款推文《封控第7天,咱們發現36個秘數字》,記載員工步數、配送間距、解憂次數,閱讀量破百萬的同時帶動線上訂單漲5倍。
① 把話筒交給個別人
② 數字可視化
③ 服侍軟植入
④ 痛點變爽點
平臺 | 保命操作 | 作死行為 |
---|---|---|
依靠微信公眾平臺 | 發物資保障日志 | 發老板慰問擺照相 |
抖音 | 拍志愿者日常vlog | 用悲情音樂賣慘 |
小紅書 | 曬居家辦公神器 | 炫耀防疫特權 |
政體官微 | 報備保供措施 | 虛構抗疫成績 |
某連鎖藥房在抖音直播分裝退燒藥流程,既科普又樹形象,單場新增會員8000+。 |
Q:沒做過公益怎么寫?
A:記載員工核酸志愿者的友人圈碎片,比砸錢捐物資更加真實
Q:行業和疫情無關咋辦?
A:某文具廠改做隔離面罩,推文標題《鉛筆盒里長出口罩的奇幻流》
Q:怕被說蹭熱度?
A:重點寫"咱們怎么化解癥結"而非"咱們多不容易",像誰人給方艙醫院裝WIFI的經營商
2025公司白皮書表現:
下次寫疫情推文時,試試埋個"時間膠囊"——讓受眾留言封控期最想保存的霎時,等疫情停滯天生留念冊。畢竟,人們反感的從來不是商業行為,而是把別人的苦難當交易場。就像那家面館老板說的,"貼在店門口的告急電話,比任何廣告詞都管用"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