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篇文章1335字,閱讀大概需要2分鐘
你是不是常常刷到點贊過萬的早教視頻?為什么別人家的App能讓家長清晨三點還在探索怎么注冊,你寫的先容讀起來像商品仿單?上個月幫友人改某識字軟件的推廣文案,發(fā)現(xiàn)新手最容易踩的坑不是文筆差,而是沒搞清晰家長到底在焦慮什么。
客歲有個調(diào)查挺有意思——家長刷到培育類廣告的平均停頓時間只有1.2秒,比刷短視頻還快。這就好比你在幼兒園門口發(fā)傳單,得用標題三秒內(nèi)抓住家長的眼珠子。
好標題三大特點:
我測試過兩組標題:A組用"專業(yè)早教平臺",B組用"街坊家孩子都會背古詩了"。終局B組點擊量是A組的3倍,這就是網(wǎng)頁1說的"比較式焦慮"的威力。
客歲幫某英語App改文案,把課程先容拆成了"孩子啟齒說"+"家長偷著樂"+"老師偷偷教"三個板塊,轉(zhuǎn)化坦率接翻番。這里尚有個黃金三段論:
有次給頭腦訓練App寫推文,把課程大綱改成了"3個讓姥姥都驚呆的益智游戲",咨詢量暴漲200%。這種把功能變故事的寫法,網(wǎng)頁2提到的案例庫里有過詳細拆解。
上周看到個反面課本:某App文案滿屏的"蒙特梭利""全腦開拓",批評區(qū)全在問"說人話行嗎"。記著三要三不要:
要說的 | 萬萬別寫 |
---|---|
"天天10分鐘玩著學" | "出于建構主義素養(yǎng)理念" |
"識字量從50到500" | "認知本事顯著增強" |
"幼兒園老師推舉的" | "獲取國際威信認證" |
友人公司做過測試,把"AI智能評測"改成"手機一掃就知道孩子那里沒學會",下載量直接多出47%。這種說人話的法門,網(wǎng)頁5專門夸張過。
客歲某識字App的爆款推文,開頭是"當媽后最怕親戚問孩子認多少字"。這種共情寫法比直接說課程優(yōu)勢有效10倍。情緒三板斧:
有個真實案例:某數(shù)學App把課程先容寫成"再也不用陪寫作業(yè)到心梗",轉(zhuǎn)發(fā)量破5萬。這種情緒共振的套路,網(wǎng)頁4的爆款剖析報告里提過三次。
上個月有家機構吹"95%網(wǎng)民好評",終局被家長扒出刷單記載,這種反面課本網(wǎng)頁5的行業(yè)報告里警示過。
說到最后,寫幼教軟文切實就一件事——把課程仿單翻譯成家長能聽懂的帶娃指南。就像前次幫友人改的某App文案,把"智能學習途徑"改成"孩子天天追著要玩的識字游戲",注冊量三天破萬。記著,家長要的不是高大上的概念,而是來日就能用上的切實法子。
[閱讀過本文的朋友還對下面文章感興趣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