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篇文章1221字,閱讀大概需要2分鐘
為啥別人發(fā)友人圈賣房像談天,你發(fā)廣告像貼小廣告?
近來刷友人圈發(fā)現個怪事:有些中介天天發(fā)房源沒人理,可隔壁老王三天兩頭曬帶看日常,點贊批評蹭蹭漲。更絕的是上個月,我二姨就出于在友人圈刷到條“廚房插座裝8個才夠用”的文案,居然把看了三年的老破小給買了!今天咱就掰扯掰扯,友人圈賣房的準確打開方式到底是啥?
別當友人圈里的復讀機
見過那種文案吧?“稀缺房源!南北通透黃金三居!”——顧客心田OS:每個中介都這么說,跟呆板人群發(fā)似的。
試試這倆殺手锏:
反常識細節(jié)法
拍老小區(qū)電梯別光說“電梯房”,換成:“1998年的房子,2023年的電梯,年檢標簽比我家冰箱貼還新”。顧客一看就記著,這中介視察夠細!
痛點翻譯術
個別說法:“主臥有整面墻衣柜”
升級說法:“女主人80條連衣裙+男主人30條領帶都能藏得妥妥的”。把專業(yè)術語翻譯成生涯場景,大媽看了都秒懂。
顧客記不住相對值,但對差異目即成誦
舉一個真實案例:統(tǒng)一棟樓兩套房,上午10點拍低樓層配文:“自然光剛好照亮琴譜,省臺護眼燈錢”。下晝3點拍高樓層寫:“不用開燈也能看清書上的小字,省電費從買房開始”。
黃金對比公式:
“同樣的300萬:
A房能省出裝修錢
B房能多看三年江景
你要柴米油鹽,仍是詩和遠方?”
空屋子涼颼颼,生涯陳跡才算是鉤子
在兒童房放樂高:“上家小友人落下的,新居主說會留著當彩蛋”
陽臺掛濕衣服:“今早暴雨實測,衣服2小時全干(比烘干機省電)”
偷拍窗外風景,讓玻璃反光映出客堂全貌(比直接拍全景更自然)
重點來了: 七成顧客看完帶生涯陳跡的房源視頻,會主動問“這房子當初有人住嗎?”
高明的販賣,都擅長把話筒遞給對方
發(fā)帶裂痕的廚房時問:“墻磚有裂痕,但樓下就是24小時五金店,您以為這算缺陷嗎?”
發(fā)學區(qū)房時問:“孩子今年上小學的家長留意:步行7分鐘vs開車15分鐘,您選哪個?”
殺手锏句式: “倘若是您,會怎么改造這一個XXX空間?”(配戶型圖)
顧客可能不需要中介,但會依附個“懂房子的友人”
人設三板斧:
每周發(fā)1次工作花絮
拍皺巴巴的筆記本:“今天帶看6組顧客,劃重點:3家問能不能養(yǎng)狗,2家要裝電競房”
深夜發(fā)真實感悟
“幫顧客談價被業(yè)主罵哭的第3天,但剛收到買家送的潤喉糖,值了”
固定時間發(fā)輕科普
每周三早8點發(fā):“小白掃雷第X期:房產證沒這一個章,學區(qū)資格可能取消”
2025年最新調研表現:
帶詳細生涯場景的友人圈廣告,咨詢量比純房源新聞高3.2倍
文案中含“省出XX錢”等對比數據的,珍藏轉發(fā)率增強47%
連續(xù)發(fā)人設類內容的中介,顧客轉先容率是個別中介的2.8倍
最后說一句掏心窩的: 友人圈賣房的實質,是讓顧客以為“這中介懂我”。下次編輯文案前,先問自己三個癥結:“這話我媽能聽懂不?”“這細節(jié)街坊大媽會八卦不?”“這場景能讓友人想起自家糟心事不?” 記著啦,咱們賣的不是鋼筋水泥,是別人未來五年滾燙的日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