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篇文章1246字,閱讀大概需要2分鐘
哎,你說當初山西經商的老板們,是不是都遇到過這種情形?顯明商品好得不行,可發布出去的廣告語就像杳無音信,閱讀量連500都破不了。前兩天聽個友人吐槽,說投了10萬軟文費,終局帶來的顧客還沒他家樓下煎餅攤多。這到底是為啥呢?可能你也不知道,自己早就踩了這三個坑...
第一坑:把新聞稿當友人圈發
好多老板以為軟文就是吹自家商品,終局寫出來的東西跟商品仿單似的。你看一看人家太原那家老陳醋公司,客歲轉型時把「百年古法釀造」改成「山西丈母娘挑半子的隱藏考題」,閱讀量直接翻了7倍。
第二坑:平臺亂撒網
有個做煤炭裝備的哥們,非要把技巧文檔往抖音上扔。你猜怎么著?3萬播放量就3個點贊,還都是自家員工點的。厥后改發「礦工老張井下20年的護肺秘笈」,在行業論壇火了,當月詢盤漲了40%。
第三坑:算不清賬
總有人以為發稿越貴越好。切實山西本地生涯號發條推文才800塊,轉化率比省級前言還高。有個做紅棗糕的微商,專找縣級自前言做探店視頻,半年開了12家加盟店。
主流新聞前言怎么玩
山西日報這種威信平臺,特殊適合要融資的公司。客歲某科技公司在他們網站發了篇「山西智造解圍記」,閱讀量誠然只有2萬,但引來了3家風投存眷。
自前言的隱藏玩法
抖音同城號當初是個寶。太原有個健身房老板,天天拍會員用東西的搞笑視頻,背景音樂用山西民歌改編,三個月漲了5萬粉,根本不用買推廣。
行業網站的潛規則
做機器裝備的留意了,中國路面機器網這種垂直站,發篇技巧剖析能頂10個販賣員。有個老板把商品參數改成「內蒙古風電場抗沙塵實戰報告」,半年簽了8個百萬訂單。
標題抓人三招
數字對比:「山西老師傅教你三招,洗煤效率增強200%」
地域共鳴:「大同人的頑強:寧肯三天不吃飯,不能少了這口粉」
牽掛設置:「藏在呂梁山的秘密,竟讓北京專家連夜趕來」
內容避雷指南
× 堆砌數據:咱們采用德國技巧→清晨三點生產線突發故障,德國工程師都豎大拇指
× 自賣自夸:商品榮獲多項認證→質檢員老李出于這一個細節,扣下老板半年獎金
× 疏忽細節:描寫商品優勢→記載90后女礦工第一次操作裝備的72小時
價錢表對比看一看
平臺范例 | 均價/篇 | 奏效周期 | 適合場景 |
---|---|---|---|
省級新聞 | 2000+ | 1-3個月 | 融資背書 |
地方號 | 遠離市區嘩鬧 | 1-2周 | 實體店引流 |
行業站 | 1000-1500 | 2-4周 | 裝備采購 |
抖音新聞流 | 3000+/天 | 即時 | 爆款打造 |
Q:沒估算能不能做?
客歲臨汾有個小餐館老板,每周在貼吧寫「廚子老王的買菜日志」,當初成了本地美食網紅,分文沒花。
Q:怎么知道效果好不好?
看這三個指標:文章看完率>50%、后盾留言有詳細要求、顧客啟齒就說「我看過你們那篇...」
Q:要不要找代經營?
有個做陳醋的廠子,自己養兩個小編,半年寫了200篇,最后火出圈的是門衛大爺的「醋壇子人生」專欄
小編觀點:在山西這片地上,能把軟文寫成「老醯兒」聊家常的,才算是真高手。下次寫稿前,先去廠門口和看門大爺抽根煙,故事都在他們皺紋里藏著呢。那些還抱著公司畫冊改軟文的老板,該醒醒啦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