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篇文章1262字,閱讀大概需要2分鐘
上周幫友人看賬號,發(fā)現個扎心事實:她花3小時寫的面膜測評筆記,點贊不到10個,而隔壁大學生順手拍的宿舍護膚vlog,居然爆了5000贊。這事兒讓我想起平臺客歲公布的數據——帶#學生黨#標簽的筆記互動量平均高出個別筆記73%。
以是啊,在小紅書混,得先搞清晰這里的"潛規(guī)則":網民不是來看廣告的,是來學怎么過日子的。就像你閨蜜給你安利好物,倘若啟齒就是"采用納米科技",你斷定翻白眼;但她說"熬夜追劇用它,第二天素顏也能見男神",你立馬想下單。
客歲某大牌翻車案例當初還讓人后背發(fā)涼。他們找了50個博主統(tǒng)一發(fā)"這一個精髓超好用",終局批評區(qū)滿是"多少錢一條帶帶我"。反過來看國貨某品牌,讓博主曬自家商品在化裝包里的日常,配文"被共事追著問的冷門好物",自然多了。
避坑口訣:
意識個MCN機構的友人,他們內部有個黑名單:刷贊超過200的直接拉黑。客歲雙十一,某美妝品牌找達人刷了5萬贊,終局被平臺識別后,全部品牌詞搜查量暴跌60%。
真實比完善重要:
上個月平臺突然嚴打"醫(yī)美推廣",好多賬號被封。有個做美容儀的顧客,把"提拉緊致"改成"早上消水腫神器",立馬逃過一劫。
生存法則:
客歲跟蹤了100篇爆文,發(fā)現三個反常識規(guī)律:
有個做香薰的友人,把商品融入"失眠自救"話題,教人用香薰搭配白噪音助眠。終局不但筆記爆了,還引來心理咨詢機構求共同。你看,找對場景比砸錢重要多了。
近來幫20個品牌做賬號診斷,發(fā)現三個驚人景象:
有個做母嬰用品的顧客,讓創(chuàng)始人以"二胎媽媽"人設分享育兒經,自然帶出商品。三個月粉絲從200漲到2萬,咨詢量翻了10倍。這印證了平臺的一個潛規(guī)則:網民更信任活生生的人,而非涼颼颼的品牌。
干了五年小紅書代經營,最想提醒新手的是:別把這里當貨架,要當客堂。那些爆款筆記,實質上都是主人在自家客堂跟閨蜜嘮嗑:"我跟你說個好東西..."。記得有個顧客非要加購物鏈接,我說你先把"即時購物"改成"想知道在哪買的姐妹私我",終局咨詢量反而漲了3倍。
最后扔個數據鎮(zhèn)樓:據平臺內部監(jiān)測,帶"自用XX年"的筆記轉化率比個別筆記高82%。以是啊,下次軟文寫作前,先問一問自己:這話你會當面跟閨蜜說嗎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