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篇文章1156字,閱讀大概需要2分鐘
天天喂營養膏的你,真是在幫主子養生嗎?
街坊王姨上周抱著布偶貓來拍門,急得直跺腳:"花八百塊買的鱉蛋粉,咋把毛毛吃拉稀了?"我瞅了眼包裝上"增強免疫力"的廣告詞直搖頭——幼貓腸胃根本消化不了團魚蛋!這年初寵物補品的坑,比貓抓板上的洞眼還多。
問:為啥獸醫總推舉營養膏?
答:這玩意兒切實是貓咪士力架!
營養膏本相 | 事實感化 |
---|---|
宣稱含20種維生素 | 重要成分是麥芽糖和油脂 |
"術后規復必備" | 應急補充熱量而已 |
改善挑食神話 | 吃多反而下降主食食欲 |
寵物店工作的友人偷偷告訴我:90%的營養膏成本不到標價十分之一。她見過最離譜的案例,有人給三個月奶貓天天喂兩厘米營養膏,終局小貓胖成煤氣罐,體檢時查出脂肪肝。
1 幼貓(2-12個月):
別碰鱉蛋粉/發腮粉(激素風險)
慎用化毛膏(腸胃未發育完整)
羊奶粉要選零乳糖的(市面70%含牛乳糖)
2 成貓(1-7歲):
魚油別選按壓瓶(氧化快)
貓草片比化毛膏穩當三倍
牛磺酸補劑純屬智商稅(及格貓糧已增添)
3 老年貓(7歲+):
關節寶要看葡萄糖胺含量
別信"抗癌神藥"靈芝粉
維生素B族比魚油更為重要
上個月幫閨蜜調整她家十歲橘貓的補品方案,把三百塊的護毛丸換成每周兩個蛋黃,毛色反而亮得像抹了油。故此啊,自然食補永遠比加工品靠譜!
"增強免疫力"≈"沒閱歷臨床驗證"
"純自然配方"≈"不敢寫詳細成分表"
"適口性佳"≈"加了誘食劑"
"獸醫推舉"≈"給了渠道返點"
開貓舍的表叔爆料:某網紅補品找他們做推廣,要求每周擺拍"喂食視頻",切實鏡頭外的貓壓根不吃。那些所謂的"光盤畫面",都是拿營養膏抹在碗邊引誘的。
記得有回給自家貓試新買的益生菌,按仿單減半劑量仍是拉稀。厥后才知道,統一品牌不一樣批次的活菌數能差100倍!當初學乖了,任何新品都從米粒大小試起。
《2024寵物營養品開銷報告》表現:
78%的貓根本不需要額外補品
超標補鈣致使泌尿疾病的占就診量35%
但仍有92%的鏟屎官月均補品付出超200元
最讓我震撼的是行業檢測數據:30%的入口補品事實成分與標簽不符,有個美國大牌維生素片,事實含量只有標注值的1/3!
在寵物行業摸爬滾打六年,發現個玄色幽默:越勤快喂補品的家長,越容易養出病貓。意識的幾個資深繁育人,消除孕期母貓會給點液體鈣,平時連營養膏都懶得喂。
下次想下單補品時,不如把這錢換成:
畢竟體檢單上的箭頭,可比廣告詞切實多了,您說是不是這一個理兒?
(本文數據源自《中國伴侶生物健康白皮書》,案例經飼主授權采用。哎,寫著寫著又想去扒拉我家貓的補品抽屜了,這算不算自打臉啊?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