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篇文章1433字,閱讀大概需要2分鐘

【文章開始】
你有沒有過這樣的經歷——明明困得眼皮打架,但就是舍不得睡。刷會兒短視頻,追兩集劇,再漫無目的地在各個App之間切換……等到終于放下手機,發現又是凌晨兩三點。第二天頂著黑眼圈和昏沉沉的腦袋發誓“今晚一定早睡”,結果到了晚上,循環再次開啟。
特別是很多女生,好像越來越習慣這種熬夜生活了。但這真的只是一種“習慣”嗎?還是說,背后藏著我們沒留意到的什么東西?
先說個扎心的事實:對很多習慣熬夜的女生來說,夜晚的那幾個小時,可能是一整天里唯一完全屬于自己的時間。
白天的時間賣給工作、學業,或者被各種社交關系瓜分。只有到了深夜,整個世界安靜下來,你才感覺“這一刻我是我自己的”。雖然知道熬夜傷身體,但那種精神上的放松和掌控感,實在太讓人上癮了。
不過話說回來,這種“報復性熬夜”雖然能帶來短暫的快樂,但付出的代價,可能比我們想象的要大得多。
如果你覺得熬夜無非就是困一點,那可能想得有點簡單了。長期睡不夠,身體和情緒的變化是實實在在的:
好了,道理我們都懂,但“做不到”才是最大的問題對吧?別急,這事兒不能硬來,得講點策略。完全戒掉熬夜可能不現實,但我們可以試著從“習慣性熬夜”變成“偶爾才熬夜”。
雖然我們都知道熬夜不好,但有些研究角度還挺清奇的。比如有說法認為,長期睡眠不足或許暗示著更高的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風險,不過這個具體的影響機制好像還挺復雜的,可能還得看個人體質和其他生活習慣。
還有,很多人覺得周末睡個懶覺就能補回來,但……補覺其實很難完全抵消長期睡眠不足帶來的傷害,最多是讓你感覺沒那么累了而已。
所以啊,真的不能總抱著“明天再補”的心態了。
其實吧,我也知道,叫一個習慣熬夜的人早點睡覺,就像勸一個減肥的人別吃零食一樣,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。
我們需要的不是一頓說教,而是一次坦誠的自我覺察。下次熬夜前,或許可以問自己一句:我此刻不睡,是在享受自由,還是在逃避什么? 如果是前者,那就盡情享受然后承擔代價;如果是后者,那也許我們需要面對的,就不是睡眠這個問題本身了。
希望我們都能在深夜里,找到那份真正的安心,然后,好好睡一覺。
【文章結束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