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篇文章1680字,閱讀大概需要3分鐘
為啥你的珠寶文案翻譯成英文總像谷歌直譯?
上周幫友人來看一個珍珠項鏈的英文先容,開頭那句"此物只應天上有"直接譯成"Only God should have this",老外看了估計以為這是教堂圣物。更絕的是某銀飾品牌把"斬男色"翻譯成"Kill men color",這哪是賣金飾,分明是賣兇器。
說瞎話這事兒不能全怪翻譯水平,客歲海外營銷協會的報告表現,63%的中國珠寶廣告在英語商圈翻車,都是栽在文明差異上。有個做跨境的友人說得切實:"中文文案注重意境,英文文案要像披薩配料表——直接告訴人家奶酪拉絲多長。"
看到文案里出現這些詞,記得先踩剎車:
對比案例:某翡翠品牌把"鎮店之寶"譯成"Shop guardian treasure",老外以為是驅邪道具。厥后改成"Signature masterpiece",當月詢盤量漲了30%。
中文愛好先造意境,英文最好單刀直入。記著這一個黃金公式:
賣點+場景+情緒
舉一個真實改編的例子:
看清晰沒?英文文案要詳細到切割面數、采用途景、物理特點,那些虛頭巴腦的意境留給中文海報就好。
翻譯金屬材質和寶石名稱時,錯個字可能吃訟事:
客歲有賣家把"鈦鋼"譯成"titanium steel",終局被職業打假人盯上。切實應該寫"316L stainless steel",這才算是國際通用說法。
有些中文常采用詞,換成英文可能踩雷:
有個血淚教訓:某紅繩手鏈文案寫"keep evil spirits away",在基督教國家被舉報搞巫術。厥后改成"positive energy bracelet",差評才消停。
中文愛好說"精選100顆珍珠",英文要玩點不一樣的:
測試發現,帶類比描寫的轉化率比純數字高22%。就像賣月餅不說"50克",而說"two bites of happiness",這小神思你得學。
我見過最聰明的操作,是某琥珀品牌在詳情頁放了個對比表:左邊寫中文原意,右邊是英文優化版,底下用小字寫"這不是翻譯,是文明轉譯"。既顯得專業,又化解了直譯的尷尬。下次翻珠寶文案時,記得先把中文稿里的詩情畫意榨干,留下實切著實的賣點,再裹上英語天下的糖衣——這才算是出海文案的準確打開方式。
版權所有:文芳閣軟文推廣平臺值班客服:15975571657(微信同號)公司簡介聯系我們
商標名:文芳閣 隸屬于廣州速推信息科技有限公司,文芳閣軟文發布平臺:十年老品牌、快速發遍網絡,是您選擇軟文推廣,軟文營銷的優質服務商!
粵ICP備17001166號 客服小琳:2838937 客服小美:755587368 客服小武:2609501256 優化支持:佛山速推科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