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篇文章1182字,閱讀大概需要2分鐘
上周幫友人改了一篇母嬰商品文案,把"自然有機棉尿褲"改成"月嫂偷偷塞給我的紅屁屁克星",投放后從網易新聞到小紅書全平臺爆了。反觀新手還在寫"XX品牌誠招代理",差別在哪?好平臺不是撒網捕魚,是給內容配對的月老。說真的,當初誰還不知道要發稿啊?但為啥有人能上新華網,有人只能混貼吧?
舉一個真實對比:
"平臺越多曝光越大?"——錯得離譜!近來幫公司復盤投放數據,發現新手常犯這些錯:
破解秘笈:
記著這一個萬能公式:平臺=網民×場景×估算×內容
維度 | 避坑指南 | 真實案例 |
---|---|---|
網民匹配 | 別在老年社區推盲盒 | 泡泡瑪特精準投放得物+虎撲 |
場景契合 | 深夜情緒文別發早報 | 網易世間欄目專收深夜故事 |
估算適配 | 小品牌別強攻央媒 | 某茶飲用本地號矩陣打爆地域商圈 |
內容契合 | 科技文別塞娛樂號 | 大疆在極客公園首發新品獲百萬曝光 |
數據支持:
紅榜推舉:
黑榜預警:
干了八年前言投放,發現個有趣景象:平臺算法比丈母娘還挑。客歲幫某美妝品牌在網易軟文發稿,特意把"玻尿酸"改成"北方姑娘的冬季救命水",閱讀量直接破百萬。當初的平臺啊,早就不是給錢就發的年代了,得學會跟編輯頭腦共舞。
記著三個"別":
下次選平臺前,先靈魂三問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