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篇文章1261字,閱讀大概需要2分鐘
你斷定遇到過這種情形——刷到一篇文章看得干燥無味,最后發現居然是廣告!哎,這就是軟文的魔力。今天咱們就掰開了揉碎了聊,怎么把廣告藏進故事里,讓人看得欲罷不能?下面這三大靈魂拷問,帶你摸透軟文廣告的門道。
問:為啥硬性廣告沒人看,軟文卻能悄悄帶貨?
這事兒得從人腦的防御機制提及。硬廣就像街邊發傳單的,你本能地想躲;軟文卻像街坊嘮家常,聊著聊著就把商種類進你心田。舉一個栗子,某母嬰品牌寫《職場媽媽背奶日志》,表面講新手媽媽的酸楚,事實帶出儲奶袋的保鮮技巧,閱讀量破百萬不說,轉化率比直投廣告高3倍。
問:好軟文非得文筆好嗎?
錯!客歲爆火的《我在義烏當尾貨獵手》,作者就是個擺攤大叔。中心在找對癢點撓——你知道當初年輕人最愛看什么?不是高大上的品牌故事,而是《月薪3000怎么薅品牌羊毛》這種接地氣的生存指南。
第一刀:網民畫像別瞎猜
別學某家電品牌,給退休大爺推《二次元冰箱選購指南》。教你個野途徑:扒目的群體近來點贊的10條視頻,統計出現頻率最高的三個詞。比如說養生茶網民常出現"熬夜""脫發""養生",你的選題就往《程序員保溫杯里鮮為人知秘密》靠。
第二刀:標題要有鉤子
記著這三個萬能公式:
第三刀:故事要帶炊火氣
某地方文旅局的神操作:讓導游寫《帶團十年遇到的奇葩游客》,看似吐槽實則帶出景點服侍升級。記著三件套——詳細時間(2019年炎天)、真實細節(游客把許諾池當洗腳池)、情緒轉折(從崩潰到理解)。
坑1:盲目追熱門翻車
母親節推《單親媽媽創業記》本是好選題,某品牌非要扯"仳離率攀升",終局被網友噴吃人血饅頭。熱門要追情緒共鳴點,別碰爭議話題。
坑2:渠道亂撒網
見過最離譜的案例:老年鞋廣告投在電競直播平臺。記著這一個4321法則——4成估算給精準垂類平臺(比如說美妝投小紅書),3成給本地生涯號,2成做seo,1成試水新渠道。
坑3:不會算ROI
別光看閱讀量!重點盯這三個數據:
當初玩得6的都在搞矩陣式爆破:
有個餐飲老板的騷操作絕了——寫《后廚小弟的暗黑料理筆記》,每一篇文末搞"猜猜來日改良哪道菜?",估中送霸王餐。三個月公眾號漲粉5萬,比費錢投流劃算多了。
說到底,軟文廣告就像武俠里的"化骨綿掌",注重的是綿里藏針的巧勁。記著這一個口訣:七分真故事,兩分學識點,一分硬性廣告。萬萬別把受眾當傻子,當初人精著呢,你真摯幾分,轉化率就還你幾分。